【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愿花常开 人长健 月长圆发表时间:2023-09-29 11:20 花好月圆夜 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 中 秋 佳 节 壹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申之一,节日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用”,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电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也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时候。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贰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 岁 岁 中 秋 1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2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3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4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 秋 中秋节的传说 中 秋 团 圆 嫦娥奔月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猜 谜 时 刻 让我们一起来猜灯谜吧 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冬天呆的时间短,夏天呆的时间长。(打一自然现象) 答案:太阳 有时候,圆又圆,有时候,弯又弯,有时晚上出来了,有时晚上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答案:月亮 弯弯一座彩色桥,高高挂在半山腰,七色鲜艳真正好,一会儿工夫不见了。(打一自然现象) 答案:彩虹 END |